中正大學光機電整合工程研究所


中正大學光機電整合工程研究所


一、歷史沿革與組織發展

  在教育部與學校的重點支持下,民國90年8月1日於工學院設立「機電光整合工程研究所」,招收碩士班學生。而為了因應光電產業之興起、符合國際趨勢,本所遂於92學年度更名為「光機電整合工程研究所」,每年獨立招生,為一整合光電工程、電機、機械、化工與物理等跨學科知識與技術之整合型研究所。

      本所乃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光機電整合研究所,成立的主要動機乃有鑑於現代光電科技基礎及應用研究和光電科技產品之生產和研發,往往都必須應用和整合光電、電機、機械和材料等專業知識才可勝任,故設計以光電為主軸而電機和機械為輔的課程,並配合兩大研究發展重點方向:(1)光電影像顯示技術、(2)微奈米光機電技術,藉此培養兼具光、機、電等跨領域之專業研究人才。

      由於我國政府將影像顯示科技與奈米科技研究列為國家型研究計畫,全力推動相關研究和人才培育工作。本所規劃的研究發展重點方向符合當今世界和我國之科技重點方向,不但可以配合政府的科技政策,而且可以培養更多具有奈米科技和影像顯示科技專業能力之高級研究人才參與相關研發工作,另一方面也可提升國內在奈米科技和影像顯示科技之研究水準,研發關鍵技術,支援本校鄰近之中、南部科學園區。

      本所為台灣第一個整合光、機、電跨領域的研究所,光電產業為南部科學園區之重點發展項目,而鄰近的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則以機械產業為重點發展項目,在地理位置上佔有相當優勢。本所培育之工程專業人才除了具有專精的專業領域知識外,也具備跨領域科技整合的基本學養,形成之研發能量正符合園區所需,相輔相成為一體系完整之光機電產業科技重鎮。

      未來發展重點將以光電影像顯示技術與微奈米光機電技術為主,在長期目標上則希望成立大學部之光機電整合工程學系,並以成為國際第一流的學術研究單位和與國內相關產業之技術研究重鎮為期。


二、發展方向

       本所成立之目的乃在因應未來科技整合之發展趨勢,並結合光電工程、機械、電機、資訊與物理等跨學科之研究所,重點在訓練具有光電科技與微奈米光機電科技等跨領域與跨學科之專業人才。本所之研究發展重點包括:(1)光電影像顯示技術和(2)微奈米光機電技術。 

     (1) 光電影像顯示技術

  • 尖端平面顯示技術:液晶平面顯示(LCD)、有機分子電激發光平面顯示(OLED)、高分子電激發光平面顯示(PLED)、場發射光平面顯示(FED)、可撓式基板平面顯示器和其他前瞻顯示技術等。
  • 有機及無機光電元件:白光OLED、無機半導體白光發光元件和半導體發光二極體等。光學投射與成像系統:背光模組與元件和液晶投影顯示技術等。
  • 半導體雷射技術:半導體雷射和半導體雷射光電調制性質等。
  • TFT製程技術:低溫多孔矽晶TFT製程、無機TFT製程和有機TFT製程等。

     (2) 微奈米光機電技術

  • 微奈米光機電元件與系統:生醫光機電元件與系統、生醫光電檢測、微奈米控制與感測和微奈米檢測等。
  • 奈米光電:光子晶體、奈米顯微、奈米光電材料與元件和奈米資訊儲存等。
  • 積體光學:積體光學元件與系統、光波導元件、光電調制器和DWDM元件等。
  • 微奈米加工與製程:微奈米結構製作與檢測、光學微影和軟性微影等。


三、教育目標

      為因應未來科技整合之發展趨勢,本所在中正大學與教育部的重點支持下,於民國90年8月1日成立。設立目的乃在培養與發展光電科技與微奈米光機電科技等領域與之專業人才與技術需求,學生除了有專門深入的專業能力的養成外,能接觸光電、機電與資電等相關訊息,培養具有跨領域整合的基本學養,以因應未來科技整合的發展趨勢。本所的發展重點以「光電影像顯示技術」與「微奈米光機電技術」為主,期許成為國際第一流的學術研究單位和國內相關產業之技術研究重鎮。本所根據本校以及工學院之教育目標,訂有公開且明確的教育目標如下:

(一)培育理論與實務並重之跨領域光機電工程科技人才

(二)培育具積極創新,追求卓越精神之光機電工程科技人才

(三)培育具工程倫理之光機電工程科技人才

(四)培育具國際觀視野及符合社會需求之光機電工程科技人才

    本所期許藉此教育目標之達成,長期的培養專業的光機電工程科技人才,展現本所之功能與特色,且符合時代潮流與社會需求。


四、課程規劃
    本所課程規劃以「光電顯示技術學程課程」及「微奈光機電技術學程課程」為兩大主軸,並且以「光機電工程基礎課程」為本所的基礎課程,奠定本所學生在光電課程方面的基礎。自102學年度開始,經課程委員會審議、所務會議通過,將課程分為光機電基礎必修課程、核心必選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重新擬定課程地圖,使學生能夠具備基本的核心能力,以達成本所的教育目標。



五、學生畢業出路

本所由於是跨學科之新興工程領域研究所,畢業生之出路相當廣,包括光電產業、精密機械、精密製造、機電整合、微機電與醫療器材等。另外到一些研究機構如工研院、中科院 繼續從事研究工作的服務機會也相當多。


六、師資陣容

姓名

職稱

學歷

專長

李元堯

所長兼教授

英國巴斯大學

化學工程博士

奈米材料製造、光電顯示器元件、半導體製程、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

王欽戊

教授

美國密蘇里大學

羅拉分校

電機工程博士

智慧型電能管理系統及無線充電技術、太陽光熱分離器技術及堆疊式太陽電池、聲音發電及聲音飄浮技術、廢熱轉電及儲能技術、變色材料技術開發、高功率LED散熱及驅動電路、壓電轉電及儲能技術、OLED元件及顯示器、光電工程、液晶顯示器工程、奈米及微電子工程

王祥辰

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

光電工程博士

光電半導體材料與元件、固態照明技術、光機系統設計、超快雷射光譜學、色彩工程學、色彩影像辨識系統、多頻譜影像技術

許佳振

教授

美國亞歷桑那大學

物理學博士

光電物理、雷射物理、非線性光學、高分子材料光學、奈米光電

蔡孟勳

教授/工具機中心主任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

機械工程博士

振動控制、強健控制、智慧型材料分析與應用

蔣見超

教授

美國雪城大學

化學工程博士

高分子化學合成、高分子奈米複合材料、高分子發光二極體、有機無機混成高分子

魏台輝

教授

美國北德克薩斯大學物理學博士

非線性物理、光電物理

丁初稷

副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

奈米光電材料、光學薄膜、白光照明與LCD背光源系統、電漿顯示器工程、微光機電元件

余國瑞

副教授

美國南加州大學

電機工程博士

控制系統、人工智慧、機電整合、訊號處理

劉建聖

副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

機械工程博士

手機相機自動 對焦模組設計、光學追蹤與光學儀器設計、雷射高速成像與自動聚焦系統設計、光電感測與應用

謝雅萍

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

物理學博士

光電半導體材料與元件、奈米光電材料、奈米碳管及石墨烯(Graphene)製程檢測及其元件

 



中國材料科學學會 © 2016 Meterials Research Society Taiwan